新《消防法》颁布实施后,公安消防部队的职能进一步扩展和延伸,这给消防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发生交通事故大约30多万起,死亡10万余人,有大约40万人受伤,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20 多亿。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致灾因素的增加,交通事故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抢险救援在消防部队接出警总数中占到相当的比重,其中更是车辆交通事故比重不小,这也对消防部队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高原地区车辆事故抢险救援特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职能的不断提升,人们日常生活的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车 辆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一方面给我们的生活提供过了极大的便利,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私家车拥有量,也是造成近几年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
(一)情况概述。格尔木公安消防支队所参加的抢险救援多以交通事故、建筑塌方、化学危险品泄漏为主,以支队2011---2012年数据统计为例,抢险救援占全年接出警总量的65%以上,其中交通事故占到抢险救援的80%以上。结合格尔木城市发展的定位,以格尔木消防支队近几年的出警实际为依据,细致分析消防部队在高原地区车辆事故处臵中的难点,深层次调研突出的热点问题,对于消防部队更好的履行职责使命,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高原车辆事故处臵的特点。青藏高原青海地区,复杂多变的气候和自然条件, 在雕刻了高原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使得消防官兵的救援行动增加了较低海拔地区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在其中。高原地区车辆事故处臵,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抢险救援难度大,救援时效性要求高。
(1)交通事故主要以追尾、碰撞、侧翻为主,车辆变形严重并伴有人员受伤死亡等现象;
(2)车辆事故阶段性频发。茫茫戈壁,巍巍昆仑,高原新城,物产丰饶。每年有大批驴友、探险爱好者自驾游,来此探险游览。同时运输大量的矿产资源和生活物资的大型货车络绎不绝,车辆事故时有发生;
(3)客观条件制约,救援时效性要求高。海拔2800--6700米之间,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除市区及极个别的城镇有人居住外,都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许多抢险救援事故发生后,被困者所处地点往往据市区和城镇较远,使得被困者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救治。被困人员遭受重创后,生命体征本就脆弱,急需施救,在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时间就是生命,救援刻不容缓,这就要求消防官兵在接警出动和救援时,提高行动的的时效性,时刻以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任务。
2、高原地区道路交通环境制约因素多。
(1)道路平坦,路况单一,驾车易疲劳。格尔木辖区内道路平坦,双向两车道,路基平缓,路面狭窄,路边是清一色的戈壁滩无人区,远处昆仑山脉蜿蜒起伏。易给人造成视觉冲击,长时间的单调的景色,也极易造成驾驶员思想上麻痹、精力分散和产生疲劳而发生交通事故;
(2)行车速度过快,造成事故后果严重。在车辆发生撞击的过程中,车速、精力、时间是影响安全的三大重要因素,而车速起着重要作用。车速影响最大是驾驶人员的视野范围。据测算,时速40公里时,驾驶人可以观察到90度到100(视野度)范围内的物体;时速为105公里时,就只能观察到40度以内的物体了。速度和视野度成反比,超速行驶时,对前方突然出现的险情,难以及时、妥善处理。从格尔木支队近几年处臵的一系列交通事故的抢险救援来看,有95%的原因是超速行驶,疲劳驾车,车祸现场往往惨不忍睹,后果惨烈。
3、高原地区救援行程远,救援难度大。
(1)地广人稀,距离遥远,空气稀薄是高原显著特点。对救援人员自身素质要求高。格尔木地处高原,地势由东向西呈逐渐递增趋势,队员们在参加抢险救援任务时,遇到高原缺氧、操作强度大紧张等因素,对于救援人员自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2)事故现场路途远,联动性要求高。很多交通事故的抢险救援,多发生在远离城市驻地的位臵,消防部队虽有部分专业、特种器材,但处臵个别事故时,缺乏大型、特种装备器材,临时向有关部门调集时间周期较长,对施救工作有一定影响,联动能力差,器材准备工作较一般救援要求更高;
(3)限制性因素增加,救援难度不小。高海拔地区的救援事故,较低海拔地区有更多限制性的因素,稍有不慎更易造成人员伤亡,在处臵的多次交通事故的救援中,驾驶员长途奔袭路程长达四五百公里,这不仅对驾驶员的个人素质和毅力是极大的考验, 也对装备器材车辆的极大考验;加之高原地区空气中含氧量急剧下降,这也容易导致驾驶员长期驾车疲劳,反应迟钝,产生安全隐患;高原地区气候多变、道路崎岖、环境恶劣、灾情复杂,灾害事故呈现阶段性扎堆态势,车速快,载货载客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十分严重,增加了消防官兵的救援难度。